2023-05-04
学校介绍:滁州学院前身是皖北滁州师范学校专科学校,历经滁县师范学院、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(分校)等办学阶段;1980更名为滁州师范专科学校。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并定名为滁州师范。2014年被确定为“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”建设学校。
面向安徽省2024年分数线:
物理组(限地理+地方专项计划)520/99497
物理组(限化学+地方专项计划)520/98739
物理组(限地理)515/105170
物理组(限化学)501/125236
历史组(不限+地方专项计划)517/23124
历史组(限地理+地方专项计划)516/23232
历史组(限地理)508/26246
历史组(不限)506/26984
会峰校区:位于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除皱经济技术开发区丰乐大道1528号,该校区开设了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,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,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等,此外还有其他一些院系也在会峰校区开展教学活动。
琅琊校区:位于滁州市琅琊区琅琊西路2号,该校区开设了文学与传媒学院,教育科学学院,经济与管理学院,外国语学院等,另外音乐楼位于琅琊校区,说明可能有部分音乐相关专业的教学活动也在该校区开展,但具体的专业设置和教学安排可能会根据学校的规划有所变动。
升学:考研率11.5% 没有保研率
转专业规则:通常每年有两次转专业的机会,一般在第一学期末和第二学期末,第四次学期末也可能有一次机会(具体时间以学校当年发布的通知为准)。按文史、理工、美术、音乐、体育等招生大类入学的学生申请转入非其报考所属类别专业者,不得转专业,部分一本招生专业只接收一本批次录取考生转入,二本招生录取专业学生不可报名转入一本招生录取专业;一本招生专业学生可报名转入二本招生录取专业,不可有不及格课程。
专业:地理信息科学,主要学习地理学基础,学习自然地理学,掌握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要素,如气候、地形、土壤、植被、水文等的分布规律、相互关系以及区域差异,地理信息系统原理,深入学习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、结构、功能和工作原理,掌握地理数据的存储、管理、查询、分析和可视化等技术,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等。
优势:1.丰富的学科平台,该专业作为骨干专业获批安徽省地理学国内一流学科(B 类)和地理学安徽省高峰学科(Ⅲ类),为学生提供了深厚的学科底蕴和优质的学术资源。
2. 校企合作紧密,采取校企合作“3+1”人才培养模式,与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,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,如北京航天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,江苏速度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,中科星图瑞云科技有限公司等
3. 就业领域广泛,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是一门跨学科的领域,毕业生可在国土、测绘、IT、资源管理、灾害监测、环境保护、城乡规划与管理、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和相关部门就业,就业选择面广。
劣势:1.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有限,尽管滁州学院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在专业领域内有较高的认可度,但学校整体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相对不高。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,尤其是在与一些知名高校的毕业生竞争时,可能会面临学校声誉方面的压力。
2. 就业地域和行业局限性,从就业地域来看,滁州及周边地区的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,与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相比,就业机会和薪资待遇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。这使得很多毕业生可能需要前往其他地区就业,增加了就业的成本和难度,从就业行业来看,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国土、测绘、资源管理等领域,就业行业相对较为单一,学生在跨行业就业时可能会面临一定的挑战。
总结:毕业去向:大部分毕业生进入企业工作,其中签约其他企业的占比最高,达到84.63%。这些企业类型丰富,涵盖了多个行业领域,如江苏速度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,南京国图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,中润新能源(滁州)有限公司,中冶建工集团等
优势:1.学科体系丰富,学校是一所以工、管为主,工、管、文、理、经、教、农、艺八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院校,学科门类较为齐全,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选择和跨学科的发展机会。
2.地理位置优势,滁州是南京都市圈和合肥经济圈中心城市,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核心区城市之一。这使得学校能够充分利用周边城市的资源和机遇,为学生的实习、就业和学术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。
3. 科研平台优势,学校组建高等产业研究院(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),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建设学科平台的新模式,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,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。
劣势:1.缺乏顶尖学科的影响力,尽管学校有一些优势学科,但整体上缺乏在全国具有顶尖影响力的学科。
2. 科研实力不足,尽管学校近年来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,但与一些重点高校相比,承担的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较少,科研经费也相对不足。这会限制学校在科研设备更新、科研团队建设以及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发展,影响学校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升。
3. 校区建设相对分散,学校有会峰、琅琊两个校区,校区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远,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校的管理成本和师生的学习生活成本。
(学好生涯:金老师)